一条日常新闻引发舆论风波!看经济日报怎么做

yaxin222 24 0

编者按

2020年8月,《经济日报》编委会提出“评论立报”这一采编业务重心,力争乘着媒体融合发展的东风,不断提升党报在全媒体平台上评论的竞争力。

在观点竞争、评论大战中,经济日报是如何利用主流媒体优势的?又是如何发挥舆论热点引导“压舱石”作用的?

今天的中国记协微信“全媒体时代的热点引导”栏目,经济日报产经新闻部主任记者冯其予和我们分享了她的答案。

“评论立报”提升党报全媒体竞争力

经济日报产经新闻部主任记者 冯其予

经济日报产经新闻部主任记者 冯其予

(一)

2021年11月1日晚7点,商务部网站挂出一条日常新闻,《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

一条日常新闻引发舆论风波!看经济日报怎么做-第1张图片-亚星国际官网

次日,各大媒体、网络平台和账号密集推送“鼓励家庭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这种表述第一次在有关部门的文件中出现,一时引起网民各种猜测、担忧和疑虑。

当天中午12时许,《经济日报》在各新媒体平台推出快评《不要过度解读甚至误读储存一定生活必需品》,指出有关部门文件中的这句话主要是针对当时疫情防控提出的。

一条日常新闻引发舆论风波!看经济日报怎么做-第2张图片-亚星国际官网

展开全文

评论推出后,各大媒体和网络平台迅速转载推送,成为刷屏爆款。评论发出一小时内即进头条热榜、抖音热榜第一位、新浪微博热搜第三位,全网传播量3.96亿,CNN等国外媒体也相继引用文章观点。

一条日常新闻引发舆论风波!看经济日报怎么做-第3张图片-亚星国际官网

通过梳理本次舆论热点引导的“时间轴”,不难看出这条新闻评论之所以能产生大流量并不简单,体现了“专业、准确、及时”之后的水到渠成。

专业体现在聚焦经济领域,准确判断热点走势。

不贪大求全,不搞多点出击,只专注经济领域的热点话题。同时,通过对一些社会现象,比如已有群众开始着手购买米面油等生活物资;相关零售企业称正加紧备货,以防抢购等信息,判断舆论热点在不断发酵升级。

准确和及时,往往是记者热点话题引导时需要重点把握的一对矛盾。

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义,舆论热点出现后,如果只是一拍脑袋就出手,显然是立不住的!但花费大量时间确认事实,又容易错过舆论引导时机。

其中的难点,就在于要第一时间、第一手资源了解舆论热点的真实情况。从这次舆论引导的案例看,《经济日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靠近新闻真实性的信源,是非常关键的。

作为舆论热点引导的成功案例之一,《经济日报》能在这场短平快的舆论引导战中取得优势,是评论生产“三准”提升引导效果的体现。

其一,方向要看准。

其二,问题要把准。

其三,文字要精准。

评论是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手段,也是像《经济日报》这样的主流媒体的优势所在。

2020年8月,《经济日报》编委会提出“评论立报”这一采编业务重心,同时乘着媒体融合发展的东风,发挥党报对重大问题分析判断在群众中的权威性,立足比较优势,不断提升党报在全媒体平台上评论的竞争力。

在观点竞争、评论大战中,主流媒体的声音不会理所当然地成为主流舆论。舆论热点引导要发挥“压舱石”的作用,就要求媒体手里的“石头”是有份量的,简单的情绪刷屏,不能让人信服,起不到热点引导的作用。

比如,华为Mate60 Pro新款手机日前上市在国内外引起热捧,也掀起一股追捧的热潮。对此,《经济日报》并没有迎合舆论,而是通过沟通掌握到最客观的立场,并将有关论点体现到“经济论坛”专栏的稿件《自主创新托起“中国芯”》之中,从经济产业视角而非情绪视角切入,客观评论,起到了非常好的热点引导作用。

做好经济领域的舆论热点引导,要体现专业性。但体现“专业”并不等同于文字“死板”“干巴”。这就需要想方设法把生硬、深奥、艰涩难懂的专业观点“翻译”得有根有据,有血有肉,提高大众化传播的能力水平。

一条日常新闻引发舆论风波!看经济日报怎么做-第4张图片-亚星国际官网

(二)

结合近年来热点事件特点,复盘此次热点引导始末,我们深刻体会到:全媒体时代做好热点引导面临许多新形势新情况新挑战。

全媒体时代信息量大,信息传播速度快,公众很难从海量信息中快速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也容易为虚假信息所误导,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热点引导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不断完善互联网传播引导机制,减少“温差”,提升能力。

一方面,热点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和地方应利用自己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平台快速回应,并在第一时间表明态度,彻底查清事实,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利用事实对网络舆情进行正面引导,快速占领话语主导权,防止谣言滋生。

另一方面,主流媒体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完善互联网传播引导机制,提升热点引导的效果,比如加强信息筛选和过滤、建立权威信息发布平台、提高公众媒介素养、建立健全反馈机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等。

媒体朋友们,欢迎长按二维码,加入“记者之家”媒体交流群。

本群致力于增进中国记协新媒体专委会和媒体朋友们的沟通交流。

记者:还是得去看看!

耶路撒冷,中国记者为此泪流满面!

“人人摄像头”,记者怎么办

记者被一群难民围住:请帮帮我们!

对记者而言,战争意味着什么?

本期编辑: 李永锡 吕彩虹 陈果静问欣

实习:李羽萌 辛瑞坤

星标?“中国记协”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点击“在看”,和新闻人分享

标签: 经济日报 舆论 风波 日常 引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