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而后勇的万宁教育
好多年前写过一贴文《万宁市教育出路在哪里?》,今天这贴文《知“耻”而后勇的万宁教育》是2020年的第一贴,这是众所周所的原因,一直战斗在防“新冠”的路上,湖北、北京防住,现在又要防住近邻的香港及国外知学教育手机版。
“人不识书,惨过牛跟猪”这是万宁人最流行的一句话,万宁人知道自己的文化基础差,底子薄,老百姓都知道万宁人不缺胆,不缺聪明,输人家就输在文化教育上,万宁坚信,一个有出息的读书人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的命运知学教育手机版。过去由于万宁本身的教育有太多薄弱环节,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乡镇的孩子送到了市里,或别的市县,或海口的重点中学。万宁人带着一种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为了下一代的教育,为了能让孩子上好的中学,为了支撑孩子上大学,勤劳的万宁人宁愿放弃留在本地发财的机会,也要不辞劳苦到海口,哪怕就是靠卖甘蔗,买槟榔,开摩的为生,就算砸锅卖铁也要让自己的孩子成材。
借用几位外地作家眼里的万宁教育原话,可以真实反映当时万宁人是如何知“耻”而后勇不惜血本抓教育情况知学教育手机版。
作者:曾万紫
万宁曾是发配从军、流放的地方,很多人都说万宁人“瓮昂” ,我理解为这是他们的性格中的“执着” ,是的,万宁人认准的事情,就是倾家荡产花多大代价也在所不惜,所以他们比较容易接近成功知学教育手机版。为了生存他们不分贵贱,不怕脏不怕累。在海口,有集贸市场的地方就有万宁人勤劳的身影,“万宁现象”成为海南农民进城就业的一道靓丽风景,他们卖猪肉、卖鱼、卖水果等方面都占了相当比例。而且他们喜欢群态行事,因此,只要有一个出去站住了脚跟,就会介绍亲戚朋友一起来,往往相熟相知的老乡就集中于一个市场,租房子也在一起,好相互照应。我任教的学校在一个暑假过后报名时,不同年级的每个班,都一下子就冒出很多个万宁的孩子。学校需要缴费时,很多万宁孩子交上来的往往是很多张汗渍渍的小票,当我接过那一张张小票时,我仿佛看到为生活辛勤奔波、不惧游走,不辞辛劳的万宁人,特别夫唱妻随、肝胆相照的万宁女人。
作者:木 岚
万宁人的“容易冲动,较为鲁莽”,不管某些万宁人愿不愿承认知学教育手机版。但这已被海南人所公认。不过,万宁人也有琼海人所没有优点——讲老乡义气,抱团取暖。我在此文中,直言琼海人的不足——安于现状,小富即安,进取心不强。
近代万宁人特别是农民特别重视孩子教育,你在海口市大街小巷走一圈,那些夫妇胼手胝足打苦工者除了大陆来的外,本省人中大部份是万宁人知学教育手机版。他们放着乡下宽敞的房子不住,夫妇携儿带女来海口蜗居简陋的出租屋,打零工做小生意拼死拼活的,目的就是为儿女创造较好的学习环境。
我的一个乡友曾任海口玉沙小学校长知学教育手机版。她多次对我说,脸色黝黑、满手老茧上门求情让他们的孩子进校就读的都是万宁人,当出于测隐之心,当这位校长答应让他们没有海口户口的孩子插班读书时,这些操万宁口音的为人之父母感激涕零千恩万谢……在这方面。几个琼海人能做得到?
在我所见的这些飘在海口的万宁男人知学教育手机版,内内外外,苦力活、脏累活,家务活,样样都干,相比之下,文昌、琼海的男人,大男子主义严重,一天二、三套茶,把家务活全扔给老婆……
我曾不止听到这样的感叹:“以后海南的天下,将是万宁人的天下!”此感叹不是没有道理知学教育手机版。君不见,在省政府、省委,厅级干部中琼海籍的越来越少而万宁籍的越来越多.有付出便有回报,万宁人如此重视孩子的教育,相信读书成材的万宁孩子将会越来越多。
也可以转到琼海版看一位琼海网友在2005年所写的贴文《[街谈巷议]琼海正走向衰落!!》,此贴文还有个名字《一位琼海人眼里的万宁教育》知学教育手机版。
再发个一位网友在2017年发的贴文《客观看待北师大万宁附中2018年高考》,可以做个对比知学教育手机版。
下面是这位网友在2017年对万宁教育所说期待:
北师大万宁附中对海南教育界的的冲击很大,大到各市县都在引进高校办学,海口的北师附中、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文昌的清华附中,临高、儋州等等数不胜数知学教育手机版。
万宁附中经历了3届中考,第一届700分以上比例全省第一,第二届全省第三,今年649人参考,700分以上占52.54%,高分生超过历史老校文中知学教育手机版。
万宁附中也经历了3届高考,成绩与海口比当然没法比,毕竟当时高一招生,学生家长不信任新学校,高分生去海口、万中上学,招到的高分生较少,高考成绩算是完成了低分高出,一年好过一年,算不上很优秀知学教育手机版。
2018届的高考值得期待,一半的生源是第一届中考生直升高中,不缺学霸,根据生源和学习状态,客观分析,2018年是万宁教育领先的开始知学教育手机版。
特别是最后一句“根据生源和学习状态,客观分析,2018年是万宁教育领先的开始知学教育手机版。”,经过最近三年万宁高考成绩,一年比一年好,特别是今年,如果没有万宁的高考成绩,海南教育局面从过去的东风压倒西风反过来了,今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过去海南教育强县的琼文两地百年名校败得如此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