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手机(转载)
今年冯小刚的贺岁片是«手机» ,但«手机»和往年的贺岁片有所不同。以往大
家都是成双成对前去影院,看完冯氏喜剧开心大笑,然后高高兴兴回家。夫妻、情侣习
惯把看冯小刚贺岁电影当做节日的浪漫节目。但今年大家需要注意了,敢不敢带老婆(
老公)去看«手机»,成了对夫妻关系的考验。 这部电影,借助“手机”这根神经,碰
触到了当代社会生活的敏感话题。
«手机»的故事:因为手机惹的祸,严守一的老婆跟他离了婚, 女朋友也跟他分
了手;又因为手机失去了跟奶奶见最后一面的机会——手机使严守一的生活变得尴尬和
荒唐,手机看似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自由,其实个人的空间却在无限缩小,人被挤压得
喘不过气来。
这哪是贺岁啊?
带不带老婆看«手机»成了一个问题。因为那段传神的台词将会阴魂不散地围绕在
你的夫妻生活之中。“你在开会吧?对。说话不方便吧?啊。那我说给你听。行。我想
你了。噢。你想我了吗?啊。昨天你真坏。嗨。你亲我一下,不敢吧?那我亲你一下。
听见了吗?”以后你当着老婆的面接电话时,还会这么噢噢啊啊吗?
显然,这次冯小刚根本就不想让你一笑了事,他有更狡猾的阴谋,他要引爆隐藏已
久的手机恐慌症,然后一脸坏笑地看着«手机»的爆破能力。这哪是贺岁呀,简直就没
指望让人过个好年嘛。 如果心里有鬼,看完电影还能坦然面对身边的他(她)吗?
我们都是手机依赖者
冯小刚说,手机改变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性格,这话有点夸大其词,但如果说手机改
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相信每一个人都深有体会。我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如果有一天手
机没带,就有可能像«手机»里的严守一一样魂不守舍。(下转A3版)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手机里藏着所有的社会关系,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都折叠
在这小小的机器里,所以对于有秘密的人,手机最危险,每一次响铃都有可能意味着一
次爆破,手机变成了“手雷”,为了安全“排雷”,每个人都本能地发挥了自己全部的
聪明才智,如同«手机»里严守一惯用的伎俩,大家看了可能都会会心一笑,同时脊背
一阵发凉……
为什么我们如此依赖手机?当年没有手机的时候我们不是也过得好好的吗?很多人
都有这种体会,手机忘带,惴惴不安,怕泄露秘密,更怕别人找不到自己。手机忽然丢
了或坏了,气急败坏,当务之急是马上去买新手机。失去了手机我们就像失去了整个世
界一样恐慌,因为这意味着你从关系网上掉线了。而社会生活瞬息万变,掉线一会儿,
就有错过什么的可能,比如严守一就错过了跟奶奶见最后一面的机会。
功能越多越麻烦
手机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市场上不断有新款式、新功能的手机推出,最早的手机
只能打电话,后来才有了来电显示(危险逼近了),又有了短信功能、录音、照相、卫星
定位, 追求时髦的人群惟恐落后一步,一有新功能手机推出,马上就有追随者趋之若
骛。但看了«手机»你肯定明白,这些都是手机生产商的阴谋,看起来功能越多越方便
,实际上是功能越多越麻烦。严守一的手机第一次泄露他的婚外情,就是因为一条短信
息。严守一受到情人的讹诈,是因为手机的录音功能,而秘密再次泄露给女朋友,则是
因为手机的拍照功能!多么可怕,这样下去发展到可视对讲也指日可待了,那时谁的秘
密还藏得住?
恐慌源于谎言
归根到底,手机恐慌症是由谎言构成的。刘震云说,世上有用的话,一天不超过十
句。这当然是从最实用的角度来说。但实际上日常生活中语言不仅仅为了这么实在的用
处,说废话照样有快感,说甜言蜜语有利于成好事,说谎话可以避免麻烦,取悦别人,
甚至会成为惯性和习惯。一个人的身体肯定要生点病的,水至清则无鱼,个人生活不可
能没有一点秘密,而人也都有需要说点谎话的时候,不管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
迟到?大部分人都会回答“堵车”而不说起晚了。明明还在麻将桌上,却在手机里告诉
老婆“堵在路上”,都是常有的事。作家尹丽川就有一句名言:我不常撒谎,但从未诚
实。
如果这个社会存在手机恐慌症的话,那么谎言就是根源或温床。难怪看过电影的观
众无一不说到“ ”,那些你在生活中惯用的伎俩,或者你还没有用,但以后极有可能
用的谎言被淋漓尽致、毫不留情地揭穿,让你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看完电影,好像被
剥了一层皮,脊背不发凉才怪。
如果不说谎不就没有这些麻烦了吗?是的。但谁能做到绝对诚实? 很多时候顺嘴
说个谎无伤大雅,但问题是现在有了手机这个泄密者,本来无关紧要的撒谎一旦被拆穿
问题就变得严重了,由此会产生出无穷的怀疑和麻烦。大家都有过这种经验吧。
宽容一点 留点空间
«手机»里的严守一有点窝囊,本来没必要撒谎的事,因为怕女朋友生气,就说谎
人打赏
0
人 点赞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举报 |
楼主
| 埋红包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