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阴雨绵绵,本来就郁闷,看了《夜宴》后不止郁闷,简直就是憋闷。
一、关于电影的主题。小时候写作文,老师告诉我们,每一篇文章都要有自己的主题思想,有主题是文章存在的理由。《夜宴》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冯导砸了那么多银子,弄了那么多噱头出来,到底想告诉来看电影的人什么?是结尾时婉后的独白中提示的,要展示人的欲望?还是要表现爱情?
如果是为了表现人的欲望,那么为什么非要把背景放在大唐盛世后的五代十国(不知道对不对,这段历史我弄不清楚),每个人都有欲望,帝王将相的欲望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能够理解的,也不是冯小刚这个从小在长安街上看放烟花长的土生北京人可以表现的。普通人的欲望可能来得更真实,更能让看电影的人看懂,像片中表现的我们除了大脑一片空白之外别的东西体会不深,甚至体会不了的主题还是不要表现的好。
要表现爱情吗?好像更不搭呀!对于太子来讲,自己的恋人婉儿一夜之间成了母后,三年后又成了婶婶,这在封建社会来讲,放在普通人家都是忌讳的,别说是帝王之家了。太子自己呢,在电影一开始我们就看到太子和一大群白衣飘飘,头戴面具的男伎在美得摄人的竹林中跳着我们看不懂是哪国的舞蹈,好像日本的一种什么舞蹈。随后我们又看到了黄小明抱着周迅悲痛欲决,说着“哥哥心里有你,我不会让任何从伤害你”。这样的表情的,这样的动作,这样的语言,好像要超出兄妹之情吧?这就是冯导要展示给我们的爱情?
这种弄不清楚主题的电影,我女儿二十岁以前我都不敢带她去看,因为看了这些片子什么都学不来,却看到奢侈,颓废,残忍和畸形。
二、关于电影的风格。看电影的时候满眼都是金呀,铜呀的,不但自己看得眼花,也很为片中的演员感到痛苦。从介绍片中得知章子怡身上的配饰全是真金或银的,她所有的行头加起来有一百四十多斤,天呢,章子怡好像才九十多斤吧,这是表演呢还是体罚呀!为什么道具一定要真材实料呢,如果全是真的,道具不就不是道具而变成实景了吗?或许冯导想给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展示一下皇家的气派,所以从片中我们看到的全是极尽奢华,极尽夸张。但就像一个简单的道理,富裕和富贵是两个概念一样,虽然冯导想表现富贵,但富贵不仅仅代表有钱,还需要几代人的积淀一样,我们看到的仅仅是暴发户的一面,却看不到皇家的富贵。难道王中军王中磊弟兄俩人的钱是抢来的,让冯导在这里拼命地乱砸?
三、关于演员。葛优天生一副劳苦大众的脸,让他演一个京城小痞子,街头小混混,或一生活在社会底层却有着自己独特人生态度的小人物都会很出彩,可让他演一君王,穿上华服,戴上盔甲,天,什么样?更可怕的是台词还是他演喜剧片的风格,文绉绉的古语从他嘴里说出来,地呀,真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不敬。太可笑了。到最后他竟然为情明知酒里有毒还要自寻死路,真是哎-----
章子怡身上戴着几十斤的道具,背后老是披着长长的布,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为布匹做广告呢。小百合的妆容,玉娇龙的表情,我怎么觉得她演的角色就一种性格,狠----好像与整个人类都有仇似的。为了表现两朝皇后的威严,她老是梗着脖子,凶巴着脸。真不明白,片子的背景是大唐盛世后没几十年的样子,难道大唐盛世的大气和雍容竟一点都没感染她?这样一个恶毒,凶狠和骚闷的女人,为什么这么多男人会爱他,连厉帝都甘愿为她死,不明白---
周迅穿着《大明宫词》中少女太平的衣服,脸上是少女太平的表情,无辜,纯洁 ,但却少了少女太平的灵气。
不明白为什么片中会为那么多的裸背,章子怡的,周迅的,难道不裸不行吗?
四、关于电影的创意。这部电影应该是冯小刚的大作吧,我怎么觉得好像是联合执导的。我看到了《卧虎藏龙》中竹林中飞来飞去的优美镜头,看到了《大明宫词》中的华服,满眼是《无极》中飞舞的馒头,空旷大殿中发生的嘶杀和那一排排的大蜡烛好像梦回《英雄》,暇想中,耳边又响起了《英雄》中的音乐。
为什么号称目前中国最顶极优秀的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前赴后继地拍这些内容空洞,情节匪伊所思,造价高昂,看完后让人想骂人的大片呢,是他们都江郎才尽了吗?怀念九十年代中期左右的张艺谋的作品,想念《霸王别姬》,更愿时光倒流,回到每年过年前后都会推出一部让人看完哈哈大笑,有个好心情过年,并创造了很多经典台词的冯小刚的贺岁
片。
看来中国导演界是真的需要新鲜血液了,我们需要清泉,需要绿洲,更需要能雅俗共赏,最好是能带着孩子全家一起学习一起品味的片子。
你妥协了,也就沉伦了。这句话送给冯小刚正合适。